< 返回
联想裁员未到终点

大规模的裁员和职位转移,导致联想的重心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偏移。

为了走出国际化困境,联想正在竭尽全力。4月19日,联想集团正式对外界宣布,为了增加全球运营效率及竞争力,将采取一系列调整行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联想计划在美洲区、亚太区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削减近1400个工作职位,其中约750个职位将被转移到新兴市场,这表示联想将净削减约650个职位。

市场竞争压力乃是促使联想进一步裁员的主要原因。宏碁公司成功扮演了追兵的角色,gartner的数据显示,根据2007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排名,宏碁已经超过联想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则下滑至第四。来自idc的报告则显示,两家公司不相上下,并列第三。联想将排名的变化视作是正常的市场竞争,不过对于急欲看到并购整合效果的联想来说,排名掉出三甲依然是一种重挫。

这是联想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以来进行的第二次重组。2006年3月,联想集团曾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裁员约1000人,以实现每年节约成本2.5亿美元的目标。“裁员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但为了把集团的营运成本降至与竞争对手相当的水平需要这样做。支出营收比高于同行是联想的一个顽疾,也是联想竞争的弱势,因此需要改变这样的情况。”联想集团ceo阿梅里奥说。他指出公司下一步的调整目标是要精简结构和提高效率。

联想必须加快开源节流,来扭转不利局势。在“开源”方面,联想此前不久刚刚成立了消费单元,由董事长杨元庆亲自挂帅,这一举措也符合当前pc行业的大势—惠普、宏碁都是依靠消费产品实现了异军突起,而偏重于商用产品的戴尔和联想则表现不尽人意。这次重组显然帮助联想弥补了短板,不过,联想消费单元要想实现质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比之下,“节流”的措施更加立竿见影。如今,裁员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摆脱业绩低谷的常用手段,包括惠普、诺基亚、摩托罗拉近期都出台了类似举措。联想方面称,本次裁员重组的费用将达到5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未来可望为公司节约1亿美元的开支。花旗集团表示,联想的重组计划有助于美国业务扩展,加快盈利复苏速度,因此花旗对联想股票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业绩的拐点已触手可及。”联想大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说。

当然,裁员的副作用也不可忽略。不菲的重组费用将给联想接下来几个财季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两次裁员的重灾区,基本上集中在原来ibm pc部门,尤其是欧美地区,如何维持并提高其余海外人员的士气,将是联想的人事部门需要着重解决的一大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对联想来说,此次裁员并不是简单的成本压缩。联想此次调整计划主要包括一系列措施:例如,把职位转移至靠近中国生产基地的区域以达到理顺供应链的目的,在将核心软件研发业务继续留在其美国总部的同时,部分软件测试业务将被移至中国,美国的部分客服职位也将被转移到拉美、亚洲、欧洲等其他地区。这些措施都符合眼下pc产业重心转移的趋势。

这些举措都会导致联想的重心将进一步向中国偏移。在此前公布的联想2006财年第三季度报告中,中国区就成为最大的亮点,其营业收入占集团总营业额的40%。而在削减海外员工、将职位向中国转移等措施出台之后,中国区的权重将更加增大。瑞士信贷指出,“联想仍然过份依赖中国市场。”这对于志在攻占海外市场的联想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裁员只是一种改善短期业绩的手段,联想必须找到改善海外市场业绩的金钥匙。截至目前,联想对于海外市场开出的药方包括奥运营销、双模式、lenovo品牌pc、重组消费单元等。在这些措施的威力真正释放出来之前,这可能并非联想最后一次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