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人性化管理: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

心理学专家认为,职业倦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因为工作性质本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及工作负荷的巨大,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明显陷于职业倦怠之中。由此造成了种种恶果——教学热情不再,教学效果不显,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身心受损,学校士气低迷……本文从校长的行为角度进行探讨,以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工作都要靠教师来完成,没有每一位教师的身体力行,纵使校长有再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是徒劳的。因此。校长必须亲近教师,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

首先,要让教师受尊重。校长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兴衰的关键,学校发展与否取决于校长经营教师的好坏。而要经营好教师,就离不开“尊重”二字。教师得到了尊重,其创造的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诚然,人无完人,一所学校中的教师是各有千秋、各具差异的,校长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唯有如此,才能观赏到到那充满个性而又极具魅力的教师群体。尊重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另眼相待:对待教师既要指出其短处,又要厚爱其长处。

时下,常常可以听到不少教育管理者大会小会都说我们要“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只强调量化,以严格的制度、冷酷的数字来考评教师,这种非人性的管理必然导致教师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只会让教师疲于应付。其实,教育工作每天都是新的,那么,看待教育工作的眼光也必须不断调整。教育是艺术。艺术是美的,而美在于发现。因此,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兼容其个性,悦纳其差异,爱惜其成果,保护其隐私……唯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内心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走出职业倦怠。

其次,要给教师以关爱。作为一校之长,要知教师的冷暖,要忧教师之所忧,要同情弱者。要让教师有幸福感。为此,校长要有一颗爱心,校长一旦悉心关爱教师,教师定会全力支持校长,要有“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的观念,在全校开展系列活动时,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挥其潜能的氛围和环境,让每一个人在学校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成才的广阔天地,并把这化为一个鲜明而又响亮的口号: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这样一来,教师们有了自己的方向,到处是温馨、和谐,学校里“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老师们灰色的生活变成了金色的人生。

再次。要给教师减压。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乃压力所致。因此,校长要积极为教师“减压”。在管理层面上,要重“质”不重“量”。在常规上要去繁取简,让教师有张有弛,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学,让教师都能品尝到为人师表的快乐。在诸多校务上,要重视“公开”二字,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使教师处处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从而激起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潜能,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为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创造一个休养的平台,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教师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当教师真正体味到了教育的温暖、美丽、快乐时,教师也便走出了职业倦怠。

最后,要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与教育对象的不断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很多教师教了一二十年的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怎么会不累呢?因此,校长要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引导教师不断从书中汲取养分,积极钻研现实中突出的问题,助推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切实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这样,教师在书海中徜徉,精神愉悦:教师处理教育教学事务得心应手,身心快乐。教师一旦有了幸福感,教师也就不厌倦教育这一职业了,

愿校长能帮教师找回职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