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邮件门事件背后阻力 直面国际化挑战联想求稳

一个月前的5月1日,国人还曾欣喜地“认为”:成功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收购的联想已经跨越了民族企业国际化的鸿沟。可是,随着5月底戴尔“邮件门”事件的东窗事发,再联想到前一阵惠普在台湾打出的一则广告,直接影射“联想”———“要把ibm变不见,连想都不用想”以及不久前的安全调查事件,我们不得不冷静地面对一个严峻事实:借助ibmpc跳板成功跃入国际化洪流中的联想,其国际化之路才刚刚开始,联想在国际化征途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才真正拉开帷幕。联想国际化征途中将面临重重挑战吴亮制图

“邮件门”事件的背后阻力

杨元庆曾以“国际化的联想扬帆启航”来评论联想完成对ibmpc的收购。但是联想这艘中国企业之船在国际化航程中所遭遇的风浪还是超出联想的预计。戴尔公司“邮件门”事件让这一风浪首次达到了顶点。这绝不仅仅是个特例。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相关员工表示,她同样也可以搜集到国内竞争对手在实际销售行为中大量的类似言论。

这种言论往往把单纯的商业行为跟盲目的民族情绪混淆在一起。今年4月,戴尔美国中大西洋地区战术项目军队系统(销售)经理chirs就试图利用这种民族情绪来说服原ibmpc客户采购戴尔的产品。chirs在其信件中对客户表示,“大家必须明白一点,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面对竞争对手的员工如此带有“歧视”性的言论,已成功跃居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的联想一改以往坚决还击的态度,高姿态地表示对戴尔员工的言论表示遗憾,并同时宣称联想是一家有实力和诚信的公司,“会尊重基本的商业准则,尊重各个国家的政府及企业,公平竞争”。

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联想对“邮件门”事件的回应是一个重大进步,已由一家中国企业转变成为跨国企业的联想深知民族情绪不可避免地掺杂在了商业行为中,联想必须淡化这种情绪而不是激化它。

其实,自去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pc业务以来,这种民族情绪就已经明显抬头。先是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儿·戴尔发布“收购失败论”泼冷水,紧接着惠普台湾公司声称只有自己的电脑才是真正的美国货,并在当地媒体上打出广告,称把“ibm变不见”,“连想都不用想”。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这两家领先于联想的pc企业除了在渠道等方面做文章,游说联想和ibm的渠道商反水外,也在采取其他的手段阻碍联想的壮大。

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表示,美国政府对联想收购ibmpc业务展开的安全调查就有竞争对手幕后活动的影子,杨元庆称“他们(竞争对手)害怕联想壮大”。

联想新闻发言人在对“邮件门”事件发表了三点声明之后,称联想不会再对此事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业界评论人士也纷纷表示,激化这种民族情绪实际上对于初涉国际市场的联想可能更加不利。

据悉,自中国媒体纷纷报道戴尔“邮件门”事件之后,国外媒体也十分关注,戴尔总部发言人也不得不发表“联想不会要求戴尔作出道歉”的声明,同时划清了与chris的界限,表示其个人言论并不代表公司立场。

其实,商业竞争中的泛民族情绪普遍存在,可大可小,就看如何正确去对待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则明确表示,过分渲染民族情绪对中美经济交往整体不利。

心态决定成败

尽管戴尔公司以四点声明暂时结束了“邮件门”事件,但联想方面表示,“邮件门”事件只是联想国际化征途中众多的挑战之一,联想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

挑战既然不可回避,那么联想又将何以应对呢?

从5年前的多元化冲动,到去年战略回归的迫切,联想一直都缺乏一种稳定的心态。尤其是去年3月的战略调整之后,联想先是于3月25日宣布正式将英文名更改为lenovo,紧接着26日签约国际奥委员,成为top赞助商。再接着是与高盛联合重组海南证券成立合资投资银行,推出2999元乡镇电脑及发布峰行系列电脑切入兼容机市场等等。联想迫切需要重拾自己在pc市场的信心。

但这种急切的心态在宣布收购ibmpc之后开始发生转变,联想有关高层表示联想今后几年的工作都将围绕国际化业务的拓展来展开,而杨元庆本人表示联想开始站在跨国成熟企业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据悉,联想已成为一个由30名高管组成的战略风险小组专门应对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挑战。

联想国际化最大的挑战到底来自哪里?根据新浪网展开关于联想在美国发展业务最大的阻力是什么的调查,在11万名参与调查的网民中,选择“文化差异”的占到了46.64%,选来自竞争对手压力的占到了30.65%。

而ibm前任亚太区人力资源主管也表示,联想国际化的关键是是否能够留住ibmpc部门的核心团队,而要留住这个团队,建立一个包融的企业文化是关键。这一点与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认识不谋而合,他们两人均表示文化的磨合是这项收购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磨合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了营造一种包容的企业文化,在新联想的13个核心岗位架构中,有7人是来自原ibmpc部门,杨元庆表示从这种组织架构的找寻搭建中就可以看出新联想是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联想全体员工今后将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等等。

5月18日,联想中国合作合伙大会在海南召开,在面对记者联想如何看国际化的种种挑战时,联想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刘军表示“心态非常重要”,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看待各种竞争,而对于他自己负责的联想中国区业务,刘军表示将以“稳定的心态”力求联想在中国市场的稳定发展,为联想的国际化作好铺垫。

十年国际化探路

柳传志曾无数次表示“国际化是联想两代人的梦想”。自1984年柳传志在科学院的传达室开始艰难创业时,他就曾梦想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但直到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合产权交易所上市,联想的国际化之路才迈出了第一步。

对接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为联想的国际化之路奠定了资本基础。从1994年在香港上市到2004年12月8日宣布以17.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ibm全球pc业务,联想10年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这种不顺利主要源于国际化与多元化的矛盾冲突。去年3月,联想的多元化之路走到尽头,国际化重新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但是如何打造联想的国际竞争力?尽管联想早已是亚太区最大的pc厂商,但在全球市场,它仅有约3%的市场份额。在核心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联想则很难同国际领先的pc厂商相抗衡。这时ibm再次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但联想国际化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诸多挑战,我们只有祝愿联想一路走好。联想遇阻事件回放

戴尔“邮件门”事件

地点:美国、中国

主演:戴尔美国公司销售经理chirs

事件:今年4月,戴尔美国中大西洋地区战术项目军队系统销售经理chirs试图以避免“支持中国政府”为由说服原ibmpc的客户采购戴尔的产品。在其与客户的信件中chirs表示,“联想公司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最近刚刚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想的收购,大家必须明白一点,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该信件5月底被国内外媒体曝光并引起轩然大波。

回应:联想公司三点声明:一、近两个月来我们不断听到我们美国销售团队反映类似情况,对于今天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dell公司的这种做法,我们深表遗憾;二、作为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应当尊重基本的商业准则,尊重各个国家的政府及企业,公平竞争;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新联想非常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我们会凭借实力竞争,遵守商业准则,新联想会向全球客户证明我们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

结局:戴尔公司发表四点声明:一、“诚信取胜”是公司的行为守则。在戴尔公司的员工行为守则中,对于发表任何有关竞争对手及其产品的评论均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二、我们对该员工发表这样的言论深表遗憾,该言论绝不代表公司的立场;三、对于该员工的行为及此事,公司目前正在严肃认真地处理;四、戴尔一贯致力于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与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戴尔表示对于员工的处理结果也不会对外透露,也不准备以公司名义作出任何道歉。

安全调查事件

地点:美国

主演:三名美国共和党议员及美国外国投资者委员会事件:1月26日三名共和党众议员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申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联想与ibm的交易展开全面秘密调查,其理由是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三人在信中声称:“考虑到所谓私人企业与他们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相信延长对这笔交易的审查期限是符合公众利益的。”此建议获得该委员会通过,并展开相关调查。

ibm动用了包括老布什在内的豪华游说团游说美国政府批准该交易,而联想方面也派出专门的谈判小组积极协助调查。

回应:杨元庆驳斥“联想威胁论”,称不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调查行动的幕后有竞争对手活动的影子。

结局:联想与美国政府私下签订了一份安全保证协议,联想可以获得ibm原pc业务政府客户的名单。3月8日,美国政府正式批准了该项交易。

惠普广告事件

地点:中国台湾

主演:惠普台湾公司

事件:1月4日,惠普台湾举办“2005年惠普无限版图经销大会”,先是在当地媒体上打“把ibm变不见了”的广告,接着又打出“连想都不用想”的广告,称惠普为真正美商电脑,积极挖角ibm经销商。台湾惠普董事长何薇玲表示,ibm出售个人电脑部门后,将无法提供客户整体服务,且已有ibm的客户开始抱怨,考虑“变节”投入惠普,2005年将是惠普“接收”ibm业务的关键年,接受目标不仅仅是ibm的代理经销商,何薇玲公开表示欢迎台湾ibm员工到惠普来上班。

回应:杨元庆批评惠普的做法有悖商业道德,称惠普曾经是联想学习的榜样,现在他们害怕联想强大起来。

结局:惠普公司向联想书面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