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日益国际化的形势下,作为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正越来越受到我们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企业文化是在实现管理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自1982年《公司文化》(c o rp o ra te c u ltu re)一书面世并成为畅销书后,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就成为国际上管理学界与企业界的热门话题。
“企业文化”一词虽然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在改革开放后才渐为国人所知和重视,但要是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对我们也就并不新鲜、并不陌生。
企业文化是要在企业职工群众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风范,共同的信念和抱负,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转化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这正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好的企业有其长期形成的好的厂风、店风;一个好的学校也有其好的校风。
其实任何群体,如能形成一种好的风气,就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家同心协力,和谐相处,这样任何困难就易于克服,任何问题就易于解决。从这里可以看到企业文化,或叫厂风、店风等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自不待言。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其创业者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能生存下来存活到今天的,都面临着交接班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十分关心的共性问题。老一代创业者发展到今天,这一摊事业究竟交给谁来继承,谁来接替?
有不少知名的民营企业创业者,都已“退居二线”,由其儿子担任总经理,而自己则任董事局主席,使下一代在上代的扶持关爱下走向自主经营。
自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进入新世纪后,都或迟或早要面临如何“传宗接代”的共同问题。
很多创业者都希望自己所创建的事业能代代相传,久盛不衰,因此在思路上沿袭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子承父业,传子传孙的亲情上。然而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目前我国对民营企业的统计显示,当前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可见父子相传,并不能保证你的事业一定能后继有人,因为关键在于,要经营好一个企业的“企业家素质”是无法完全靠“传宗接代”能够实现得了的。
然而,中国也不乏百年老厂、百年老店,而一些知名的“老字号”则更是遍布各地,数不胜数。
这么大的反差,说明什么问题呢?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地就经营论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因此,对“传宗接代”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
我们的百年老厂、百年老店,事实上都已形成一套百年相传的厂风、店风。有了这种已较为定型的厂风、店风,那么即使领导人离去,或者企业遇到什么外来变化,只要企业文化常在常青,企业就不会丢失它的核心竞争力。
当很多民营企业老总为传宗接代问题发愁的时候,把企业文化这一概念送上门去,应该说适逢其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